全国咨询热线:15927637840
  • 系统全面 安全有效
  • 实用易懂 易学易用
  • 终身免费复训
  • 学完即可开店
武汉晚报之手护宝贝——以推代针的小儿推拿已成新热潮
2016-10-27 10:21:20


        此片文章由武汉晚报记者武叶,通讯员张姝、胡梦发表在2016年10月26日武汉晚报的第25版现代健康报上,标题为《手护宝贝》,以推代针"穴位按摩治好宝宝拉肚子 不吃药不打针"小儿推拿已成新热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街头林立的按摩、足疗店,使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受到的福利,走入寻常百姓生活。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推拿不仅仅是一种保健手段,更是一种中医特色的诊疗手段。如今的宝妈都是健商高知,平日里也常用推拿法为宝宝增强体质,宝宝生病担心吃药打针有副作用,也是极力推崇推拿,中医专家称,某些疾病,小儿推拿确实可取代打针吃药。


穴位按摩治好宝宝拉肚子

月初,8岁男孩彤彤被妈妈带去理发店剪头发。站着洗头时,店员觉得孩子头抬太高,便顺手往下按了一下。没想到刚才还好端端的彤彤,突然捂着脖子大声喊疼。

当天,彤彤跟着妈妈来到湖北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经主治医师汪新华检查确诊为寰枢关节半脱位。寰,是颈椎的第一节,枢,是颈椎的第二节,因此寰枢关节半脱位也被中医形象地称为“骨错缝”。这种情况多见于少年儿童,尤其是活动好动的小男孩。

汪新华介绍,寰枢关节损伤后,三条起固定作用的韧带会充血水肿。西医通过牵引、理疗、热敷等方式,可减轻韧带水肿,提高寰枢关节的稳定性,这是一种间接手段,治疗周期比较长。中医则可以通过手法复位,直接矫正"骨错缝",当天彤彤做了一次手法复位,脖子就活动如常了。


消化道疾病同样是小儿推拿的强项。上周,武汉市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9个月的肖宝宝被妈妈抱来看病。十一期间,他因感冒发烧打了几天针,没想到后来感冒好了,紧接着开始拉肚子。该科主任医师高扬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抗生素的使用扰乱了宝宝体内的菌群。他按摩孩子脾经、大肠经上的几个穴位,如中脘、肚角、足三里等,三次治疗下来孩子不再腹泻。


宝宝四类疾病都可“以推代针”

武汉市中医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高扬介绍,小儿推拿是中医诊疗一种特色方法,它的理论基础是中医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以及腧穴学说,认为通过一定手法作用于小儿特定穴位,可促使气血流通、阴阳平衡,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他介绍,小儿推拿擅长的疾病可分为四大类:首先是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头疼;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痛腹胀、便秘等;三是泌尿系统疾病,如小儿遗尿;四是外伤性疾病,如小儿斜颈、寰枢关节半脱位等。


“和成年人推拿相比,小儿推拿有很多不同的特点。”高扬介绍,成年人的穴位都是一个点一个点,小儿则有的呈点状分布,有的呈线状分布,有的呈面状分布。因此,在手法和力度上,成年人讲究柔和深透、持续有力,小儿推拿则要求轻快、灵活、着实,点到为止。成年人强调补泻较少,小儿推拿则分补法、泄法、平补和平泄。


担心打针吃药的副作用,不少年轻妈妈成为小儿推拿的拥趸者,由此也催生市场热潮。依托多年互联网行业运作经验,去年武汉主人翁健康养生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一款“主人翁”APP,召集十多位省内外中医专家,以视频的形式“面对面”教年轻妈妈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如今,APP已吸引了5万名注册用户,包括远在非洲、澳大利亚的华人妈妈。同时,他们还开展了小儿推拿培训班,参与者有母婴、早教机构从业者,也有不少职业妈妈。


常推五个穴位 宝宝不生病

摩腹:以肚脐为圆心,四指并拢在孩子腹部缓缓画圈,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虚寒泻等。




工字搓背:用掌根或大小鱼际在宝宝脊背做“工字型”快速往返摩擦,先竖擦脊柱,再依次横擦肩胛骨处的肺俞线,和腰部的肾俞线,来回摩擦百次以热透为宜。工字搓背具有温补阳气、行气活血、强身健体、止咳平喘的作用,可缓解小儿咳嗽、哮喘、鼻炎、反复感冒及遗尿、发育迟缓等。



捏脊:中医认为体表和肺腑相通,内脏的腧穴在背部有一些反应点,通过捏脊可以达到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低下、厌食、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睡眠不安等症有治疗效果。具体做法是两手沿脊柱两侧(两手相距一姆指宽的距离),捏起脊背上的皮肉,从骶尾部到颈项部反复快速提拉。



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上,当腿弯曲时,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骨头,这里是外膝眼,从外膝眼往下四指便是足三里。足三里又被称为"长寿穴",用拇指尖稍用力按揉两腿足三里穴5分钟,可改善儿童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



搓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掌的黄金分割点上,在2、3趾趾缝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是全身俞穴的最下部,同时是肾经的首穴。中医认为,肾主生殖和发育,如果肾精充足,就会头发乌黑、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具体做法是以姆指或中指摩擦双脚涌泉穴,顺时针、逆时针各百余次,直至双脚脚心发热。



CopyRight © 2019 武汉小绒伞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3956号-3 全国咨询热线:15927637840
技术支持:捷讯技术
全国咨询热线:13971276767
武汉晚报之手护宝贝——以推代针的小儿推拿已成新热潮
2016-10-27 10:21:20


        此片文章由武汉晚报记者武叶,通讯员张姝、胡梦发表在2016年10月26日武汉晚报的第25版现代健康报上,标题为《手护宝贝》,以推代针"穴位按摩治好宝宝拉肚子 不吃药不打针"小儿推拿已成新热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街头林立的按摩、足疗店,使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受到的福利,走入寻常百姓生活。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推拿不仅仅是一种保健手段,更是一种中医特色的诊疗手段。如今的宝妈都是健商高知,平日里也常用推拿法为宝宝增强体质,宝宝生病担心吃药打针有副作用,也是极力推崇推拿,中医专家称,某些疾病,小儿推拿确实可取代打针吃药。


穴位按摩治好宝宝拉肚子

月初,8岁男孩彤彤被妈妈带去理发店剪头发。站着洗头时,店员觉得孩子头抬太高,便顺手往下按了一下。没想到刚才还好端端的彤彤,突然捂着脖子大声喊疼。

当天,彤彤跟着妈妈来到湖北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经主治医师汪新华检查确诊为寰枢关节半脱位。寰,是颈椎的第一节,枢,是颈椎的第二节,因此寰枢关节半脱位也被中医形象地称为“骨错缝”。这种情况多见于少年儿童,尤其是活动好动的小男孩。

汪新华介绍,寰枢关节损伤后,三条起固定作用的韧带会充血水肿。西医通过牵引、理疗、热敷等方式,可减轻韧带水肿,提高寰枢关节的稳定性,这是一种间接手段,治疗周期比较长。中医则可以通过手法复位,直接矫正"骨错缝",当天彤彤做了一次手法复位,脖子就活动如常了。


消化道疾病同样是小儿推拿的强项。上周,武汉市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9个月的肖宝宝被妈妈抱来看病。十一期间,他因感冒发烧打了几天针,没想到后来感冒好了,紧接着开始拉肚子。该科主任医师高扬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抗生素的使用扰乱了宝宝体内的菌群。他按摩孩子脾经、大肠经上的几个穴位,如中脘、肚角、足三里等,三次治疗下来孩子不再腹泻。


宝宝四类疾病都可“以推代针”

武汉市中医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高扬介绍,小儿推拿是中医诊疗一种特色方法,它的理论基础是中医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以及腧穴学说,认为通过一定手法作用于小儿特定穴位,可促使气血流通、阴阳平衡,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他介绍,小儿推拿擅长的疾病可分为四大类:首先是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头疼;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痛腹胀、便秘等;三是泌尿系统疾病,如小儿遗尿;四是外伤性疾病,如小儿斜颈、寰枢关节半脱位等。


“和成年人推拿相比,小儿推拿有很多不同的特点。”高扬介绍,成年人的穴位都是一个点一个点,小儿则有的呈点状分布,有的呈线状分布,有的呈面状分布。因此,在手法和力度上,成年人讲究柔和深透、持续有力,小儿推拿则要求轻快、灵活、着实,点到为止。成年人强调补泻较少,小儿推拿则分补法、泄法、平补和平泄。


担心打针吃药的副作用,不少年轻妈妈成为小儿推拿的拥趸者,由此也催生市场热潮。依托多年互联网行业运作经验,去年武汉主人翁健康养生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一款“主人翁”APP,召集十多位省内外中医专家,以视频的形式“面对面”教年轻妈妈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如今,APP已吸引了5万名注册用户,包括远在非洲、澳大利亚的华人妈妈。同时,他们还开展了小儿推拿培训班,参与者有母婴、早教机构从业者,也有不少职业妈妈。


常推五个穴位 宝宝不生病

摩腹:以肚脐为圆心,四指并拢在孩子腹部缓缓画圈,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虚寒泻等。




工字搓背:用掌根或大小鱼际在宝宝脊背做“工字型”快速往返摩擦,先竖擦脊柱,再依次横擦肩胛骨处的肺俞线,和腰部的肾俞线,来回摩擦百次以热透为宜。工字搓背具有温补阳气、行气活血、强身健体、止咳平喘的作用,可缓解小儿咳嗽、哮喘、鼻炎、反复感冒及遗尿、发育迟缓等。



捏脊:中医认为体表和肺腑相通,内脏的腧穴在背部有一些反应点,通过捏脊可以达到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低下、厌食、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睡眠不安等症有治疗效果。具体做法是两手沿脊柱两侧(两手相距一姆指宽的距离),捏起脊背上的皮肉,从骶尾部到颈项部反复快速提拉。



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上,当腿弯曲时,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骨头,这里是外膝眼,从外膝眼往下四指便是足三里。足三里又被称为"长寿穴",用拇指尖稍用力按揉两腿足三里穴5分钟,可改善儿童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



搓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掌的黄金分割点上,在2、3趾趾缝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是全身俞穴的最下部,同时是肾经的首穴。中医认为,肾主生殖和发育,如果肾精充足,就会头发乌黑、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具体做法是以姆指或中指摩擦双脚涌泉穴,顺时针、逆时针各百余次,直至双脚脚心发热。



门店活动
CopyRight © 2019 武汉小绒伞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3956号-3
技术支持:捷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