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小儿推拿店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经营期间若因相关法律知识疏漏,导致被查纠,那就得不偿失了。如何避免这些不必要的损失?
特奉上《开小儿推拿店 合规经营宝典》,供同盟们参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1个体工商户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去所在区或者街道的工商所进行申请办理;
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2办理时需要携带个体户经营者本人的1寸彩照,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经营场所的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等文件;
营业执照
3街道工商所的职权范围总是在调整,建议在所在区的政务中心去申请,避免跑空路;
政务中心
4申请营业执照领取申请表后先要确定个体工商户的店铺名称并接受审核;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
5名称通过后即可进行登记营业执照申请,填好表格后提交给工商部门进行办理;
开业登记申请事项
6办理时间为3个工作日即可领证,部分城市可以实现当场领证。
经营项目与营业执照中经营范围相对应;
(首先请大家检查营业执照及相关资质证的有效期限,如已到期或快到期,请及时更新办理!)
1经营保健推拿服务,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明确有“保健按摩服务”一项
2经营技术培训,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明确有“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会务服务”内容
3经营敷贴类产品,营业执照明确需有如下经营范围:
4经营食品/保健食品,营业执照明确有如下经营范围:
5经营消杀类产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明确有“消毒用品”一项
门店应经营附加产品需合法合规,如:保健用品、食品等。
所经营产品必须是合规产品,且经营者应持有,该产品所有合规化资质文件。
1.保健用品生产认证书
2.保健用品生产认证附件
3.产品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4.产品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报告
资质示例
1. 产品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2. 经销方食品经营许可证(副本)
3. 生产方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
4. 商标注册证书
5. 产品第三方检测报告
6. 企业检测报告
1.产品杀菌试验报告
2.产品稳定性试验报告
3.产品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4.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1、从事健康信息咨询服务,均不得涉及或提及医疗诊治;
2、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条件下,均不得开展诊疗活动;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条件下,均不得私自研制生产保健类产品。情节严重者,可能会被处以非法行医罪。
3、宣传“治病救人”
4、宣传使用“最安全”,“100%”,“世界首创”,“独一无二”等绝对性词汇
5、乱标产品成分
6、乱戴“名头”:
发明专利证书、中国有机认证、欧盟有机认证、英国……一连串名头吸引了执法人员的注意,也让执法人员花了眼。
7、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执法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
保健市场的严打风波,难免人心惶惶,但说到底,这一系列举措,目的还是推进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最终目的是让公众更好的享受保健服务和保健用品带来的健康福祉。
开小儿推拿店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经营期间若因相关法律知识疏漏,导致被查纠,那就得不偿失了。如何避免这些不必要的损失?
特奉上《开小儿推拿店 合规经营宝典》,供同盟们参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1个体工商户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去所在区或者街道的工商所进行申请办理;
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2办理时需要携带个体户经营者本人的1寸彩照,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经营场所的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等文件;
营业执照
3街道工商所的职权范围总是在调整,建议在所在区的政务中心去申请,避免跑空路;
政务中心
4申请营业执照领取申请表后先要确定个体工商户的店铺名称并接受审核;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
5名称通过后即可进行登记营业执照申请,填好表格后提交给工商部门进行办理;
开业登记申请事项
6办理时间为3个工作日即可领证,部分城市可以实现当场领证。
经营项目与营业执照中经营范围相对应;
(首先请大家检查营业执照及相关资质证的有效期限,如已到期或快到期,请及时更新办理!)
1经营保健推拿服务,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明确有“保健按摩服务”一项
2经营技术培训,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明确有“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会务服务”内容
3经营敷贴类产品,营业执照明确需有如下经营范围:
4经营食品/保健食品,营业执照明确有如下经营范围:
5经营消杀类产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明确有“消毒用品”一项
门店应经营附加产品需合法合规,如:保健用品、食品等。
所经营产品必须是合规产品,且经营者应持有,该产品所有合规化资质文件。
1.保健用品生产认证书
2.保健用品生产认证附件
3.产品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4.产品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报告
资质示例
1. 产品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2. 经销方食品经营许可证(副本)
3. 生产方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
4. 商标注册证书
5. 产品第三方检测报告
6. 企业检测报告
1.产品杀菌试验报告
2.产品稳定性试验报告
3.产品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4.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1、从事健康信息咨询服务,均不得涉及或提及医疗诊治;
2、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条件下,均不得开展诊疗活动;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条件下,均不得私自研制生产保健类产品。情节严重者,可能会被处以非法行医罪。
3、宣传“治病救人”
4、宣传使用“最安全”,“100%”,“世界首创”,“独一无二”等绝对性词汇
5、乱标产品成分
6、乱戴“名头”:
发明专利证书、中国有机认证、欧盟有机认证、英国……一连串名头吸引了执法人员的注意,也让执法人员花了眼。
7、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执法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
保健市场的严打风波,难免人心惶惶,但说到底,这一系列举措,目的还是推进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最终目的是让公众更好的享受保健服务和保健用品带来的健康福祉。